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以節為媒 傳統文化煥發時代活力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轉山轉海是摩梭人世代相傳的重要民俗,起源于對自然山水的敬畏與感恩。為保護和弘揚這一珍貴文化遺產,涼山州將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正式設立為“瀘沽湖轉山轉海節”,并納入地方法定節日,鹽源、木里兩縣民眾可享受一天專屬假期。旨在將其打造成繼彝族火把節之后,涼山州又一張極具民族特色的文旅名片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38/ED6F85446CC4C7E6AFCD7E71AB45A4648457D1B3_size160_w1080_h608.jpg\" alt=\"圖片\" />\u003c/p>\u003cp>9月16日,鹽源瀘沽湖與木里香格里拉湖兩地同步舉辦慶典活動。瀘沽湖會場以“湖畔交響”“山海致禮”“節日歡歌”“轉山轉?!彼拇蟀鍓K呈現精彩內容:摩梭青年跳起傳統甲搓舞、達巴誦經祈福、悠揚山歌與特色樂器演繹,配合豬槽船方陣,為觀眾帶來沉浸式文化體驗。香格里拉湖會場同步推出環湖徒步、民謠音樂節、藏服展示和火秀表演等多元活動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38/AB1ED14C6507C452324CC1CE13D7BCE32017C7F0_size94_w1080_h608.jpg\" alt=\"圖片\" />\u003c/p>\u003cp>本屆轉山轉海節還迎來了“環球人物年度盛典”系列重要活動?!盀o沽湖對話”邀請各國文化學者、旅游專家、非遺傳承人等,圍繞跨文化合作、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。專家學者認為,轉山轉海節既是摩梭文化的活態傳承,也是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窗口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38/73CFB0BECA0B614789E8D161587F89DED49B281A_size106_w1080_h608.jpg\" alt=\"圖片\" />\u003c/p>\u003cp>當晚舉辦的“民族文化守護者致敬之夜”,聚光燈將為12位民族文化守護者亮起,他們之中包括了非遺傳承人、文化學者和基層文化工作者,活動旨在以崇高的敬意與掌聲,致敬這些守護文化根與魂的英雄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文旅融合\u003c/strong>\u003cstrong> \u003c/strong>\u003cstrong>從特色節慶到全域生態圈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本屆轉山轉海節充分發揮文旅平臺優勢,除核心儀式與論壇外,還在瀘沽湖會場推出星河阿夏派對、摩梭美食市集等系列配套活動。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與本地摩梭人、藏族、納西族等群體共同參與到民俗體驗活動中。節慶互動不僅使千年民俗文化從傳承變成“可體驗”,也搭建起了文化共融的橋梁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38/40017ACA1109BA12EB04E0A5E086D423C6C9F348_size207_w1080_h608.jpg\" alt=\"圖片\" />\u003c/p>\u003cp>為推動傳統文化的延續與發展,當地設立了摩梭文化傳習基地,常態化開展紡織、歌舞、達巴經文等非遺教學,定期舉辦成丁禮、篝火晚會、轉山轉海等民俗活動,推動傳統文化的延續與發展,引導游客從觀賞者轉變為參與者和傳播者。\u003c/p>\u003cp>在文化創新方面,當地積極推進摩梭傳統故事實景劇創作、主題研學產品開發,邀請網絡達人參與文化傳播,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有效銜接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38/A0EEEBD2E44F2EA726B13C5139654AFB4BF43620_size173_w1080_h608.jpg\" alt=\"圖片\" />\u003c/p>\u003cp>文旅融合顯著帶動區域經濟發展。今年以來,瀘沽湖景區游客量同比增長超過30%,眾多村民返鄉創業,開辦民宿、餐飲和手工藝店鋪。據統計,環湖區域現有民宿近500家,帶動就業3000余人,文旅產業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。2025年暑期,瀘沽湖旅游接待量與收入同比分別增長超30%和40%,形成"生態美、文化興、旅游旺"的良性發展態勢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38/CD297818A3123A21619FE262FD097CF645999BEE_size109_w1080_h608.jpg\" alt=\"圖片\" />\u003c/p>\u003cp>如今,瀘沽湖正逐步成為集文化傳承、生態保護、民生改善于一體的文旅生態圈,向著世界級民族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穩步邁進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strong>生態筑基\u003c/strong>\u003cstrong> \u003c/strong>\u003cstrong>守護高原\u003c/strong>\u003cstrong>明珠\u003c/strong>\u003cstrong>可持續發展\u003c/strong>\u003c/p>\u003cp>近年來,涼山州始終堅持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理念,對瀘沽湖和木里香格里拉湖實施系統保護與可持續開發。在四川省委“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”與涼山州委“文旅強州”的戰略指引下,鹽源縣圍繞“千年青銅韻·世界瀘沽湖”、木里縣依托香格里拉湖生態名片共同推動生態旅游發展,實現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協同共進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38/3B2FCC6DE5E2B5F143721C6C9E3F1F932563A6AA_size164_w1080_h608.jpg\" alt=\"圖片\" />\u003c/p>\u003cp>瀘沽湖方面,川滇兩省共同制定“1+3”保護治理方案,建立跨省協作機制。目前已組建十余支巡湖隊伍每日開展垃圾清理、排污監督和不文明行為勸阻。通過實施生態搬遷、建設湖濱生態廊道和植被修復工程,瀘沽湖實現了從“人進湖退”到“人退湖進”的轉變,水質長期穩定保持地表水Ⅰ類標準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38/DCB411C82714B0DEE9DFF1CCA61E51306255D53B_size109_w1080_h608.jpg\" alt=\"圖片\" />\u003c/p>\u003cp>木里香格里拉湖同樣實施嚴格生態保護措施,木里縣人民政府劃定生態紅線區,加強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,開展濕地修復與草原生態治理,確保湖泊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原真性。同時建設環湖生態步道和觀景平臺,實現生態保護與生態體驗的有機統一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38/C796743EE6631B557F80A0B97B00628BEBAE15DC_size135_w1080_h608.jpg\" alt=\"圖片\" />\u003c/p>\u003cp>目前,兩地旅游基礎設施正在持續完善。尤其是瀘沽湖景區,已新建和改造環湖公路50余公里,鋪設旅游步道30多公里,建成生態停車場12個,有效緩解了旅游旺季交通擁堵問題;開通西昌至瀘沽湖的景區直通車,優化了多條公交線路,串聯起湖畔各個村落與核心景點,讓游客出行更便捷、更環保。同時,當地還推進智慧旅游建設,游客通過手機小程序即可預約門票、查詢景區信息、報名民俗體驗活動,旅游服務的便捷度與舒適度顯著提升。\u003c/p>\u003cp>\u003cimg src=\"https://x0.ifengimg.com/ucms/2025_38/80A518DC5EE862558B347616E3B85B5C3B34D496_size141_w1080_h608.jpg\" alt=\"圖片\" />\u003c/p>\u003cp>從“祭祀山水”到“振興山鄉”,轉山轉海節完成了由民俗節日節日走向文旅IP的華麗轉身。它不僅讓摩梭文化在更大舞臺上獲得可持續的生命力,也標志著涼山在落實州委九屆十一次全會“構建特色文旅產業體系、塑造文旅品牌、推進文旅深度融合”要求上的生動實踐,為加快建設文旅強州、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涼山新篇章注入了鮮活動能。\u003c/p>\u003cp>來源: 涼山州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鄧朝 /文 鹽源縣融媒體中心/ 圖\u003c/p>","type":"text"}],"currentPage":0,"pageSize":1},"editorName":"謝思潔","faceUrl":"http://ishare.ifeng.com/mediaShare/home/548308/media","vestAccountDetail":{},"subscribe":{"type":"vampire","cateSource":"","isShowSign":0,"parentid":"0","parentname":"社會","cateid":"548308","catename":"鳳凰網寧波","logo":"https://d.ifengimg.com/q100/img1.ugc.ifeng.com/newugc/20201010/11/wemedia/5a68ca01a436772927546cfba868774629fcaea8_size286_w1600_h1600.jpg","description":"鳳凰網寧波頻道,每天向您傳播寧波最新最快新聞資訊。","api":"http://api.3g.ifeng.com/api_wemedia_list?cid=548308","show_link":1,"share_url":"https://share.iclient.ifeng.com/share_zmt_home?tag=home&cid=548308","eAccountId":548308,"status":1,"honorName":"","honorImg":"http://x0.ifengimg.com/cmpp/2020/0907/1a8b50ea7b17cb0size3_w42_h42.png","honorImg_night":"http://x0.ifengimg.com/cmpp/2020/0907/b803b8509474e6asize3_w42_h42.png","forbidFollow":0,"forbidJump":0,"fhtId":"80237075","view":1,"sourceFrom":"","declare":"","originalName":"","redirectTab":"article","authorUrl":"https://ishare.ifeng.com/mediaShare/home/548308/media","newsTime":"2025-09-17 09:23:41","lastArticleAddress":"來自北京"}},"keywords":"瀘沽湖,生態,民俗,涼山州,轉山,摩梭人,環湖,民族文化,文化,景區","hasCopyRight":true,"sourceReason":"","isHubeiLocal":false,"interact":{"isCloseShare":false,"isCloseLike":false,"isOpenCandle":false,"isOpenpray":false},"__nd__":"ne883dbn.ifeng.com","__cd__":"c01049em.ifeng.com"};
var adKeys = [];
var __apiReport = (Math.random() > 0.99);
var __apiReportMaxCount = 50;
for (var i = 0,len = adKeys.length; i 九月,瀘沽湖青山疊翠、湖波澄澈如鏡。香格里拉湖綠水環抱、光影隨波流轉。在這片自然與人文交織的絢麗土地上,2025年涼山州首屆瀘沽湖轉山轉海節隆重啟幕。本次活動不僅深度還原摩梭人千年傳統民俗,更以國際化視角搭建起多元文明的對話平臺。是推動民族地區文旅融合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,更是這個秋日里備受矚目的文化盛事。 以節為媒 傳統文化煥發時代活力 轉山轉海是摩梭人世代相傳的重要民俗,起源于對自然山水的敬畏與感恩。為保護和弘揚這一珍貴文化遺產,涼山州將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日正式設立為“瀘沽湖轉山轉海節”,并納入地方法定節日,鹽源、木里兩縣民眾可享受一天專屬假期。旨在將其打造成繼彝族火把節之后,涼山州又一張極具民族特色的文旅名片。 9月16日,鹽源瀘沽湖與木里香格里拉湖兩地同步舉辦慶典活動。瀘沽湖會場以“湖畔交響”“山海致禮”“節日歡歌”“轉山轉海”四大板塊呈現精彩內容:摩梭青年跳起傳統甲搓舞、達巴誦經祈福、悠揚山歌與特色樂器演繹,配合豬槽船方陣,為觀眾帶來沉浸式文化體驗。香格里拉湖會場同步推出環湖徒步、民謠音樂節、藏服展示和火秀表演等多元活動。 本屆轉山轉海節還迎來了“環球人物年度盛典”系列重要活動?!盀o沽湖對話”邀請各國文化學者、旅游專家、非遺傳承人等,圍繞跨文化合作、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。專家學者認為,轉山轉海節既是摩梭文化的活態傳承,也是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窗口。 當晚舉辦的“民族文化守護者致敬之夜”,聚光燈將為12位民族文化守護者亮起,他們之中包括了非遺傳承人、文化學者和基層文化工作者,活動旨在以崇高的敬意與掌聲,致敬這些守護文化根與魂的英雄。 文旅融合 從特色節慶到全域生態圈 本屆轉山轉海節充分發揮文旅平臺優勢,除核心儀式與論壇外,還在瀘沽湖會場推出星河阿夏派對、摩梭美食市集等系列配套活動。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與本地摩梭人、藏族、納西族等群體共同參與到民俗體驗活動中。節慶互動不僅使千年民俗文化從傳承變成“可體驗”,也搭建起了文化共融的橋梁。 為推動傳統文化的延續與發展,當地設立了摩梭文化傳習基地,常態化開展紡織、歌舞、達巴經文等非遺教學,定期舉辦成丁禮、篝火晚會、轉山轉海等民俗活動,推動傳統文化的延續與發展,引導游客從觀賞者轉變為參與者和傳播者。 在文化創新方面,當地積極推進摩梭傳統故事實景劇創作、主題研學產品開發,邀請網絡達人參與文化傳播,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有效銜接。 文旅融合顯著帶動區域經濟發展。今年以來,瀘沽湖景區游客量同比增長超過30%,眾多村民返鄉創業,開辦民宿、餐飲和手工藝店鋪。據統計,環湖區域現有民宿近500家,帶動就業3000余人,文旅產業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。2025年暑期,瀘沽湖旅游接待量與收入同比分別增長超30%和40%,形成"生態美、文化興、旅游旺"的良性發展態勢。 如今,瀘沽湖正逐步成為集文化傳承、生態保護、民生改善于一體的文旅生態圈,向著世界級民族文化生態旅游目的地穩步邁進。 生態筑基 守護高原明珠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,涼山州始終堅持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理念,對瀘沽湖和木里香格里拉湖實施系統保護與可持續開發。在四川省委“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”與涼山州委“文旅強州”的戰略指引下,鹽源縣圍繞“千年青銅韻·世界瀘沽湖”、木里縣依托香格里拉湖生態名片共同推動生態旅游發展,實現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協同共進。 瀘沽湖方面,川滇兩省共同制定“1+3”保護治理方案,建立跨省協作機制。目前已組建十余支巡湖隊伍每日開展垃圾清理、排污監督和不文明行為勸阻。通過實施生態搬遷、建設湖濱生態廊道和植被修復工程,瀘沽湖實現了從“人進湖退”到“人退湖進”的轉變,水質長期穩定保持地表水Ⅰ類標準。 木里香格里拉湖同樣實施嚴格生態保護措施,木里縣人民政府劃定生態紅線區,加強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,開展濕地修復與草原生態治理,確保湖泊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原真性。同時建設環湖生態步道和觀景平臺,實現生態保護與生態體驗的有機統一。 目前,兩地旅游基礎設施正在持續完善。尤其是瀘沽湖景區,已新建和改造環湖公路50余公里,鋪設旅游步道30多公里,建成生態停車場12個,有效緩解了旅游旺季交通擁堵問題;開通西昌至瀘沽湖的景區直通車,優化了多條公交線路,串聯起湖畔各個村落與核心景點,讓游客出行更便捷、更環保。同時,當地還推進智慧旅游建設,游客通過手機小程序即可預約門票、查詢景區信息、報名民俗體驗活動,旅游服務的便捷度與舒適度顯著提升。 從“祭祀山水”到“振興山鄉”,轉山轉海節完成了由民俗節日節日走向文旅IP的華麗轉身。它不僅讓摩梭文化在更大舞臺上獲得可持續的生命力,也標志著涼山在落實州委九屆十一次全會“構建特色文旅產業體系、塑造文旅品牌、推進文旅深度融合”要求上的生動實踐,為加快建設文旅強州、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涼山新篇章注入了鮮活動能。 來源: 涼山州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鄧朝 /文 鹽源縣融媒體中心/ 圖
從高原湖畔到世界視野 2025年涼山州首屆瀘沽湖轉山轉海節書寫文旅促“三交”新篇章


獨家搶先看









